在线咨询
电话:18900521172 王老师
指抚苍翠的古琴艺术传播者----王金宝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18-08-03 | 6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丝桐合为琴,中有太古声。”琴,因其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,传递着华夏民族悠然和雅的思想情操,千百年来,一直是中国文人爱不释手的器物。2000年,在回江苏扬州原籍给长辈做寿时,走在古街小巷中的王金宝,被一阵空灵悠远的琴曲所吸引,驻足。由此,开始了他与古琴的不解之缘。

之后的几年,出于对古琴艺术的挚爱,他不惜代价、遍访名家,师从广陵琴派宗师刘扬先生,悉心学习;并先后受成功亮、龚一、戴晓莲等诸多名家指点。在抹挑勾剔间,他倾听着指尖流出的声音,心到、手到、气到、韵到,用真实的心境去表现音乐。他深深地感到,“弦外之音、余味之趣”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;古琴的每一个部分更是都有着值得细细玩味的故事,弥漫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博大精深的人文气象。同时,他遍阅各家书籍。如唐代薛易简《琴诀》:“琴为之乐,可以观风教,可以摄心魄,可以辨喜怒,可以悦情思,可以静神虑,可以壮胆勇,可以绝尘俗,可以格鬼神,此琴之善者也。”他也深深地遗憾着,人们对这样美好的乐器知之甚少。在蚌埠,西洋乐器考级的考场外,人山人海;但是,古琴——这种我们华夏民族最古老、最崇高、最能代表文人贤士格物精神的乐器,又有多少人去传承和发扬呢?

传播古琴艺术,是需要一种情怀的。与同类乐器相比,古筝是御花园里的牡丹,而古琴,则是空谷里的幽兰。曲高和寡,并不易于被人接受,甚至因为其“古”而令现代人望而生畏。为了传播古琴艺术,王金宝放下了自己欣欣向荣的玉器生意,四处奔走、历经波折,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,组建了蚌埠市第一家专业古琴馆——禅門琹榭古琴馆。他不仅编撰教材、免费发放,还亲自教授;又聘请了刘扬、赵烨、刘樵等名家指导教学,定期开展名家讲坛、琴曲雅集、古琴展览等活动。在他的努力下,禅門琹榭古琴馆成为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单位、扬州琴筝协会会员单位,2017年,又被市文化馆指定为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艺术考级辅导站。他本人也被聘为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、古乐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古琴艺术总监等职,受邀参加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“弘扬主旋律喜迎十九大”的系列演出,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。

在王金宝老师看来,想学习古琴,年龄、经历都不是问题。但是,古琴的韵味是和静高雅的。要达到这样的意境,弹琴者须知“心乱则音噪,心静则音纯,心慌则音误,心泰则音清”,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,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、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。他要求学生一定要有文化底蕴、懂得礼貌、品德端正,能持之以恒。他主张把弹琴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,身心放松、慢学精练,以琴助人、以乐感人。

“指抚苍翠意润弦,音言亘古声语岚。”王金宝老师始终很庆幸认识了古琴,并让它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他的目标是做安徽最好的古琴教育基地,更好地推广、传播古琴,和更多的人共同学习、弘扬古琴,通过努力使这种传统艺术被大众所熟知、喜爱。:访问结束时,走出小巧精致的琴馆,王老师执意相送;谦谦君子、温润如玉——古琴艺术带给他的,是内心的从容平稳,是待人接物的和悦宁静。我想,因着他的执着,因着他的沉着,因着他的耐心,不远的将来,他,一定会有着更广阔的天地。